回首页

国画名家

油画名家

中国画库

书法大观

文化名人  

江山如画

友情联结

收藏展示

   

画之境的参悟
杨云鹤

  • 文化部全国画院青年创作人才高研班即将结业,一年来在国家画院的教学安排中紧张坚实地修习专业功课。对我来说,虽然在这里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收获却是巨大的。
    杨晓阳院长给我们在开班的第一堂课里讲到艺术创作的规律。其中强调了“形、神、道、教、无”的艺术层次递进过程,让人耳目一新,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扩宽了视野,拔高了艺术境界。
    纵观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中国画艺术大师,无一不是在“画之境”上有高人一筹之功夫。赵孟頫、董其昌、黄宾虹诸位大师不但在风格上有独特魅力,在见解理论上都有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赵孟頫首提士夫画,力推继承开拓王维等士夫高尚者的绘画理念。要“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讲求用笔和传神,力图摆脱对于形似的刻意苛求,对画面色彩、构图、意境时刻强调主观性。董其昌以天才的美学见解将山水画分为南北二宗两个系统,以文人画和非文人画为准则划分,明确以“褒南贬北”的态度清晰地反映出他对“文人画”精神的重视。董其昌重视用墨,更关注于笔墨之间的关系。对笔墨的重视开启了新的艺术空间。黄宾虹的出现划时代的将中国画笔墨带入了艺术语言本身内美的追求上来。为中国画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将后来者带入全新的笔墨语言世界。在一定意义上,欣赏中国画如果看不懂董其昌和黄宾虹就不能算真正的读懂中国画。这种开了一个之前“无”的美学领域的成就者和牛顿发现地球引力的贡献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中国画的文脉也完全是“形、神、道、教、无”的递进演化过程。
    中国画的笔、墨、纸都具备敏感、柔软、细腻富于变化的特性,它与中国人丰富多情的情感特征相一致。是中国优秀文化人选择情感表达的最佳载体。这种精神的高度契合点形成了中国画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理论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画对人物画理论已经上升到了“形”“神”“道”的高度。山水画独立成科后很快解决了“以形写神”的基本要求。山水画在两宋时期技法完备,之后便开始延士夫画、文人画、笔墨写意的方向发展,形成千年绵延不绝的文脉体系。
    “以诗入画”、“技以载道,文以载道”的理论体系在一千多年前开始由文人参与逐渐明确化。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唐末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六要”。为山水画制定了六条标准:“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是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是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是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是制度时因,搜妙创真。在当时,对山水画的要求不是简单的“形”山水,也不局限在山水的“神”上,已经是进于“道”的搜妙创真,取象不惑。荆浩说“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大美为真的思想在唐代已经初具端倪。山水画的“三远法”论是将透视法原则在山水之“形”、“神”上作了一次阐述。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非无也,如无耳”。这都是形神之间关系的论述。
    山水画兴起的时候就有一种文化寓意,山水的形隐含着“道”的精神,它除了“卧游”外还可以“畅游”。它比人物画刻划内心、表达情感上更哲学化,所以在后来山水画为文人画中的重要一科。
    山水画自王维始,以文人诗意入画成为标配。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结合,已经不是简单的形神表达过程。“诗言志”与“画言志”同走在了“道”的高度之上,不再仅仅是技也不再只是四时之景的表述。王维多才多艺,除诗文外,琴棋书画造诣高超。在绘画上意境高古,他以意境造化打动了大文豪秦观、苏东坡、赵孟頫等。他们又把山水画从状物抒情的传统写意引伸到山水比德,思想观照的高度上来。“仁者乐山,知者乐水”,这里的山水,已经和人格精神相一致。
    古人说山水画必须要具备三种气象。一为“书卷气”,二为“山林气”,三为“庙堂气”。中国画家必须具备书卷气。“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高雅品格是做为文化人的基本要求。画家不读书,不写书法就很难体现出中国画的独特韵味。如果作品中体现不出书卷气,根本就不能入行家之眼,终落入下品。山林气并不是山川林木之气,而是文人隐士放浪超脱的自由之气,是一种独立的人格之美和独立思想之美。山林气与书卷气的结合才不坠野狐禅之境地。庙堂气也不是简单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是君子入世的人文情怀,体现了君子正大光明之气象,是精神追求敢于担当的中正平和之气。中国山水画具备了“三气”的标准就真正意义上进到了“道”的上品格调。
    “气韵生动”已经不在求“神”的超造型客观层面,而是“心性”为主的自我世界,不是去描摹客观对象的光影和色彩,而是眼中、心中、手中的世界,是画家文心的抒情表意。
    “气”与“道”是一不是二,一直是中国画普遍认识的追求方向。董其昌提倡“南北宗论”,他是具有普世价值观的倡导。“崇南贬北”的思想有了“教”的意义。“南宗正脉”是承接了文人画的思想,更加纯粹的提炼了对“道”的精神的重视。并开始重视笔墨成为“教”的准则。
    董其昌将画家的文化修养与作品的气韵品格联系在一起,提高创作主体的文化积淀,避免文人画流于率易俚俗。
    看山水不仅仅是审美,更是悟道,是悟人生之道。中国有句话“无山不美,无水不秀”,这是精神上的寄托。中国古代儒、释、道三者的美学思想,是组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元素。中国的传统学者都是在入世时追求一种出世的心态。这三种思想精神的矛盾与统一使古代文人在处世中具有积极的家国观念,又追求一种超然世俗的精神世界,时刻保持“悠然见南山”的高品格思想追求。
    董其昌在文化修养与作品的气韵上追求天人合一。高度重视笔墨,关注于笔墨之间的意味。董其昌一生优游于心学和禅道哲学之中,他的绘画观念贯彻了他的美学思想。“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笔墨本身的美具有抽象性,具有哲学艺术性。在他之前很少有人提出如此明晰的触及到笔墨本身的美学问题。
    清四王禀承了董其昌的艺术创作思想和理论。清四僧则更多的继承了董其昌艺术思想中的禅学思想。清四王吴恽、四僧、龚贤都是董其昌的南宗山水传承者,引领清代山水画数百年之久。黄宾虹对笔墨的贡献在古人的理论上总结性的更进一步提炼完善了中国山水画的“教”义。
    对于笔墨的认识,有很多人理解的是水墨效果并非笔墨效果。黄宾虹先生总结的“五笔七墨”法是写意中国画的独特技巧语言,更是以书入画的艺术哲思。中国画每一笔每一线都是整幅作品独立既统一的元素,有着全息的生命。中国画笔墨纯粹性是中国民族文化独创的一种美学思想。“国画民族性非笔墨无所见”,“舍笔墨而无它”。笔墨是以书入画,书又有书法与书卷两重意思。笔墨为技则“技载道”,笔墨为心则“心画”为迹。以笔墨的内涵情感与君子道德相一致是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价值所在。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乃至无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万事万物生于有,有后化为无处不在。杨晓阳院长在“无”的境界中说:“无即艺无止境,艺海无涯,无法之法,大象无形,有无相生,无中生有……,无是随时发生于发展中有生命的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现象和环节,事物只有不断地进入无的境界才有可能无中生有,生生不息,否则就要窒息死亡而无法循环,无法进入无就无法进入有,有了无艺术的发展才能推陈出新,这就是中国的从无法到有法,从有法再进入无法的无法境界。无法即是突破,又是自由,又是选择的多种可能的空间地带。”佛教认为“真空妙有”,“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是最高境界,非常人能真正参悟。
    中国画的虚处留白,笔墨线条的转折干湿都有一种“无”的气息在流淌,鲜活的能感知而无法触碰到的感动,如“拈花微笑”一般的美好!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有中国古典艺术这样博大精深的艺术传统,中国古典绘画重视艺术的形式,而不太拘泥于如实地模拟对象,重视艺术中情感表达,在情感上打动人,融入作者情感最为重要。在全球化到来的今天,中国画“遗貌取神”,以形写神,既不具象也不抽象,具有世界艺术的先进性。卢禹舜先生倡导以“天地人”为核心的文脉,艺术家要在追求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个过程中“成教化,助人伦”于人民,以文化大泽惠及大众,把艺术实践与自然苍生、现实社会先进的人文思想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大格局,大担当把艺术家思想境界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是一种“无我”,“无艺”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强调,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没有干涸的文明,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现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气”“神”。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新时期中国画将大有发展,大有作为!
    在国家画院学习的这段时间,主要的老师是范扬先生,范扬老师是极具个人魅力的艺术家,他智慧超常。中国画家在视野上应该更宽阔更博学。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与书法一直都是相互关联的。在艺术修养上更是相互促进。诗、书、画、印在一幅作品中也是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的。全面修养是一个中国画家必须具备的。把中国画艺术比作一只船,要想让船升高就必须增加水的容量,即水涨船才能高。艺术造诣的高低最终取决于综合素养。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我的座右铭。“格物致知”是学习知识要探究本源,不断思考和实践。掌握其原理,自己内心就会豁然开朗,学识才能不断积累进步。“诚意正心”是做事情首先要能沉下心来,真心实意去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摆正心态,能避免各种诱惑与干扰。做为一个中国画家要读书,且要读好书。读书有道,把读书与体悟的涵养功夫联系起来,笔墨会日进。前人认为读书多了,笔下俗气会褪。于不知不觉中滓秽日去,清虚自来。气质自然清明,义理自然昭著。
    人物画在近现代的发展甚至取代了传统山水画的历史位置,一度引领了中国画发展的方向。张江舟、梁占岩先生虽然开讲人物画的笔墨造型,他们对笔墨的研究值得山水画家借鉴。笔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方式,而同时是一种精神载体。是一种能够敏锐记录创作者情感意绪,准确传达其审美判断的精神载体。这与西方绘画由“表现”至“抽象”的现代历程相似。不同于西方绘画的是文人画始终不曾偏离“中庸”、“中和”的传统文化轴线。笔墨语言精神的开发远大于对具体物象的描摹是中国画最有价值的地方。在笔墨上山水画的成就给了现代人物画方便,使得人物画在近百年来高度掘起。现代人物画探索所取得的成绩值得山水画去思考。“正本清源”是当代山水画家责无旁贷的使命。
    创新固然重要,但是中国画的创新需要在传统美学语境的基础上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勤拂拭的包浆效果,“历久弥新”才是中国画真正的发展方向。只有站在笔墨的高度上才能随时代的变化出新而时刻保持着鲜明的传统特色。
    在国家画院的教学安排下,还认真聆听了田黎明、吴悦石、苗重安、何加林等先生的讲座,受益匪浅!画中国画是一个人提升个人境界的富才之路。且行且珍惜!
  • 2017年4月6日于北京。


2013年最新作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2009年以前作品(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杨云鹤画集作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06年以前作品精选 1 .2 .3 .4 .5 .6 .7 .8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杨云鹤作品由河南弘羲书画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代理
http://www.hxshys.com
.网站地址:http://www.yangyunhe.com
网站名称:杨云鹤书画网--逸鹤山庄书画苑
来留言簿多提提意见!探讨探讨!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单店西路15号院17号楼3单元902室 邮编:100018
电话: 0371-65750685 手机:15838161906 [24小时手机热线] 王先生
艺术交流电话: 13521222858
杨云鹤个人信箱:hbyanghe@tom.com
:8.25.2001年建站 : 版权所有&严禁copy;
 
 
欢迎来到网站,希望多交朋友,不吝赐教!!